【资料图】
美国新冠EG.5爆发!一周近万人住院近期,美国各地新冠肺炎住院人数急速上升,令人担忧。据报道,最近一周内住院人数增加了12.5%,超过9000人。这次爆发主要与新的病毒变种EG.5有关,它已成为美国新冠病毒主要毒株之一。相较于全球流行的XBB.1.16,EG.5有着独特的特征,值得我们深入了解。
EG.5:新的变异株引发关注EG.5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XBB.1.9.2谱系的一个分支,最早在2023年2月17日于美国首次发现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7月19日将其列为“需要留意的”变异株。在美国,EG.5已成为主要的感染来源,占新病例的17%,超过了XBB.1.16的16%。那么,EG.5与其他变异株有何不同呢?
EG.5的独特之处相比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,EG.5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。从6月19日到7月23日的近一个月时间内,EG.5的感染占比从7.6%迅速上升至17.5%。这种增长势头让人担忧,也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。EG.5的变异虽然微小,但在关键的受体结合域(RBD)和N端结构域上发生了突变,使其更有效地与人体细胞结合,抵抗抗体和酶的攻击,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。
新冠病毒入侵机制为了更好理解EG.5的特点,我们需要了解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体。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,打开细胞的“锁”,并成功进入人体细胞。S蛋白的S1亚基与ACE2结合,触发S2亚基结构变化,使病毒与细胞膜融合,释放病毒RNA到细胞内,引发感染。
免疫系统的角色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毒入侵的关键。抗体和T细胞是主要的防御武器,能够识别并中和病毒。疫苗的原理就是通过注射处理后的病毒部分,让人体产生抗体和T细胞的记忆,提高抵抗力。然而,病毒的不断变异使得某些变种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。
新的变异株引发担忧病毒的变异并非一成不变,它们会发生随机突变,有些突变可能会让病毒更弱,但也有可能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和抗性。新的变异株,如奥密克戎、德尔塔等,通过在S蛋白上的突变,使病毒更好地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,从而引发新的担忧。
EG.5的传播风险关于EG.5是否会传播到中国,引发新的大爆发,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。全球范围内,EG.5的传播相对有限,尚未在欧洲、非洲、南美等地大规模流行。中国严格执行防疫措施,同时积极推进疫苗接种,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遏制病毒传播。
保持警惕,继续防控综合分析,EG.5对中国的威胁相对较低,但仍需保持警惕。持续执行防疫规定、个人防护,积极接种疫苗,增强免疫力,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方式。同时,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科学研究,获取准确信息,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。
关键词:









